从方盒子到手柄,50年的手柄发展史(中)
合集一共三篇,这是第二篇。长文预警,全文4000字,全集12000字。三篇带你了解手柄的进化史。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书接上回
现代手柄的雏形——废墟上诞生的十字键(1982~1987)
E·T1982年冬季,那个史上最糟糕的游戏——《E·T》,凭借一己之力终于引发了游戏史上著名的雅达利大崩溃。而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雅达利帝国,也从这一刻开始走了下坡路。正如上文所说,与之一同落寞的还有标志性的摇杆。
此时在大洋彼岸的日本,有一家传奇公司,也趁此机会迅速崛起成为未来不可一世的游戏帝国,没错,聪明的盒友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任天堂
还记得上文提到的第一款液晶屏掌机——game&watch么?
game&watch这个名字并不单指这一个型号,而是1980诞生至1991年发布的所有掌机,期间有非常非常多的型号。当然,这款掌机的问世,也成为现代游戏掌机的模板——中间一块屏幕,两边是操作台
而今天要说的,就是game&watch上的一项足以载入手柄史册的革新——十字键。
最开始的版本,只有两个按键,一边是左一边是右,由于缺少了上下操作,所以并不能适应逐渐进化的2d游戏。而在两年后的1982年,就是雅达利大崩溃的那一年,任天堂推出了game&watch大金刚2型号,也就是在这个型号上,诞生了手柄上又一个不可或缺的模块——十字键。
虽然早期摇杆看起来和现在的街机摇杆看起来差不太多,但是原理上有点不一样,就是摇杆底部有四个方向上的金属开关,摇杆移动的时候会将四个开关触发,所以只能四项移动。
横井军平聪明的任天堂的传奇人物——横井军平,一拍脑门,既然只能四个方向移动,掌机上立根杆子也不好看,那为什么不直接整四个按钮,分别控制上下左右呢(真是个天才的想法)?
于是乎,就这样,在1982年,推出了装载十字键的game&watch大金刚2。
此前的摇杆手柄,不难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所以当时的手柄要么是放在桌子上,要么一只手拖着底部,一只手搓摇杆。所以很难说有什么人体工学。
而任天堂这一次,把十字键装上了掌机,做到了只需要一根大拇指就解决了角色上下左右移动的难题,并且由于这个精美的设计,终于把原来只有左右方向的诟病解决,马里奥可算是能够上下左右了。
所以这一开创性的设计,使得game&watch迅速席卷全球,包括那个被《E·T》锤烂的北美游戏市场。
很难说究竟是十字键带火了game&watch,还是game&watch带火了十字键,总之在这个手柄早期的年代,手柄和主机的发展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
任天堂FC第二年的1983年,任天堂又发布了一款足以载入史册的产品,而配套的手柄,也同样是个历史性的产品,没错这就是很多盒友知道的第一款游戏主机,也是小霸王学习机的原型,第三世代游戏主机——任天堂FC,或者叫他“红白机”
关于红白机的传奇故事我就不多做叙述,因为今天的主角是他这个配套的小手柄。
这款手柄终于有点是现在手柄的样子了了。虽然简单的小方盒子很难谈得什么人体工学,但是两只手可以很轻松给的握住、一根拇指就能移动、一个拇指就可以攻击,在当时看起来算是最最最先进的人体工学了。
并且fc手柄的:方向在左,功能键在右的这一设计,也是成为了后世手柄最标准的模板。
在第一款游戏诞生的时候,威廉老先生无意见的操作——左手转旋钮,右手控制开关,终于在fc的问世的时候形成了闭环。
不过相信很多盒友跟我一样,肯定会疑惑,为什么要左手控制方向,右手控制ab,明明大多数人右手更灵活,这样的布局不免有点,太反人类了吧?
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已经找不到了真正答案,不过有个有意思的说法:任天堂内部左撇子设计师比较多。当然也有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移植掌机上的《大金刚》的时候,把操作布局也一起移植过来了(原来索尼的暴力移植是跟任天堂学的,轻推wasd)。而大金刚的布局是模仿《太空侵略者》的布局。
虽然我们已经不知道这个布局背后的真实原因,但这一反直觉的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同年,任天堂的了老对手,另一家伟大的游戏公司——世嘉也发布他们的第一款家用游戏主机:sg1000
sg-1000这款主机刚上市的时候,一方面由于有着高达21款游戏的豪华阵容(fc才9款),另一方面,任天堂由于零件问题不得已召回了一批红白机。所以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sg-1000竟然比fc还要热门。半年不到的时间卖了16万台,远超世嘉预期。
但是1984年之后,情况急转直下。由于红白机的性能更好,而且更积极和三方开发商合作,使得sg-1000快速预冷。当然,有不少人认为,fc的手柄远比sg-1000的单摇杆先进一万倍,所以也有说法是,sg-1000是被手柄毁掉的主机。
sg-1000 markII不过似乎世嘉高层也是这么认为的:手柄需要改进了。所以在1984年7月,推出了小改款——sg-1000 markII
这台主机当时的广告语是:链接即是家用电脑。
markII比1000更加轻薄,性能更加强大,手柄也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升级:从原来的单摇杆变成了和fc类似的十字键+功能键布局。不过由于设计问题,导致十字键反应迟钝,所以在停售前发布了sj150的换代产品——sj151。
按理说,手柄跟上了,性能跟上了,sg应该能够打个翻身仗了。但是,销量依旧不好。并且有意思的是,有些包装盒上有红色按键的sj-150,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拍照好看进行的图片上色(数码也有“图片仅供参考了”属于是)。
1985年,远在大洋另一侧的北美市场,经过“雅达利大崩溃”的洗礼,游戏市场迅速萎缩,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使得任天堂得以迅速攻占北美市场,顺便力挽狂澜的解救一下崩溃的北美市场。
任天堂NES这一年,任天堂针对北美市场重新设计具有电磁屏蔽的功能的红白机,命名为“NES”,绰号“灰机”在北美迅速铺开。次年,NES凭借红白机优秀的底子(当然也全靠同行衬托),一举拿下恐怖的95%的市场份额。
做为曾经的老大雅达利,虽然把自己玩崩了,但是依旧没有忘记跟进,同年推出了他们换代产品——雅达利7800。
雅达利7800手柄但是,还是不出意外的,销量惨淡,虽然这个手柄算是跟上了时代,甚至采用了超越时代的——“模块化设计”,就是能够在十字键上装上个小摇杆(依然不忘初心)。可是由于雅达利大崩溃事件影响巨大,以及被抢占完的北美市场,这个小设计,没办法一举翻盘。
sg-1000 markIII同样是1985年,10月份的时候,世嘉毫无进展地,推出了markii的改进机型markiii,没错,还是sg-1000的小改款,只是多了点图显芯片和内存数量,甚至连壳都没怎么换。所以,除了手柄以外这三款可以称之为“最初版、续航版、oled版”。
master system第二年世嘉觉得nes在北美销量那么好,本土打不过,我也去北美玩一圈。于是推出了markiii的换皮版——master system。不出意外的,销量依旧上不来,最好成绩就是把95%的市场份额的nes,变成了86%的市场份额。
而真正算是重新设计的版本, 1987年才在日本发售,这一次甚至新增了连发键和3d眼镜。但是,还是不出意外的,撼动不了任天堂分毫。
所以Sega这位大兄弟,在这一世代,约等于被任天堂按在地上锤,任天堂仅通过fc一项,北美+本土,双杀sega sg-1000。不过也有点好消息,就是在南美和欧洲地区,世嘉ms的战绩还算不错。也有可能是,任天堂还没拓展这部分市场。
哎对了,还记得当初米罗华奥德赛的光枪配件么?
zapper没错,红白机时代,光枪这一配件算是彻底火了起来,1984年,任天堂推出光枪配件——zapper。与之一同火起来的,还有这只狗。而这个小配件也为这只狗,也就是《打鸭子》(《duck hunt》)带来了恐怖的3000万份销量。
打鸭子当然世嘉的ms也添加了这个光枪的配件,但是由于主机的销量惨淡,世嘉这个配件鲜有问津。
Ok扯远了,我们接着说回手柄。
所以从fc的发布,到1985年的雅达利7800上市,算是所有做手柄的,都认可了fc手柄的这一布局,和十字键这一伟大的设计。
手柄的人体工学——手柄的外壳终于不是方的了(1988)
1988年,由于红白机给任天堂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和丰厚的收入,让他有点不思进取。而被他爆锤的世嘉,偷偷发力,在1988年推出了他们的次世代主机,大名鼎鼎的第四世代16位游戏主机——世嘉MD
世嘉md这款主机刚上市的时候不温不火,毕竟在他上市前一周,任天堂发布了《超级马里奥3》,喜提热搜榜第n,所以第一年只卖了40万份。
相比于没什么存在感的初版md,更重要的是他的手柄,因为这款手柄是第一个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柄。
同年,任天堂也推出了看来有点人体工学的nes max手柄
从此之后,玩家们终于终于终于有了“曲线”手柄。而此后的手柄也把人体工学这一设计,放在了靠前的序列里。一直到那个“1亿美金”的出现,把人体工学推上了顶峰。
稍后更新下一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