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符号
搜索䷀U+4DC0
䷁U+4DC1
䷂U+4DC2
䷃U+4DC3
䷄U+4DC4
䷅U+4DC5
䷆U+4DC6
䷇U+4DC7
䷈U+4DC8
䷉U+4DC9
䷊U+4DCA
䷋U+4DCB
䷌U+4DCC
䷍U+4DCD
䷎U+4DCE
䷏U+4DCF
䷐U+4DD0
䷑U+4DD1
䷒U+4DD2
䷓U+4DD3
䷔U+4DD4
䷕U+4DD5
䷖U+4DD6
䷗U+4DD7
䷘U+4DD8
䷙U+4DD9
䷚U+4DDA
䷛U+4DDB
䷜U+4DDC
䷝U+4DDD
䷞U+4DDE
䷟U+4DDF
䷠U+4DE0
䷡U+4DE1
䷢U+4DE2
䷣U+4DE3
䷤U+4DE4
䷥U+4DE5
䷦U+4DE6
䷧U+4DE7
䷨U+4DE8
䷩U+4DE9
䷪U+4DEA
䷫U+4DEB
䷬U+4DEC
䷭U+4DED
䷮U+4DEE
䷯U+4DEF
䷰U+4DF0
䷱U+4DF1
䷲U+4DF2
䷳U+4DF3
䷴U+4DF4
䷵U+4DF5
䷶U+4DF6
䷷U+4DF7
䷸U+4DF8
䷹U+4DF9
䷺U+4DFA
䷻U+4DFB
䷼U+4DFC
䷽U+4DFD
䷾U+4DFE
䷿U+4DFF
易经六十四卦符号简介易经六十四卦符号是一个位于基本多文种平面的Unicode区段,收录了易经六十四卦的符号。八卦符号收录于Unicode 1.1,其以外之符号则被Unicode 4.0收录。六十四卦,记载于《易经》,每一卦的图像均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每一卦各有六个爻。经由八卦可再演化出六十四卦。两个八卦相叠(复卦),即成八八六十四卦。意味八个“单卦”(经卦)如经纬交织组成六十四个“重卦”(别卦)。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单卦。六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北宋邵雍依易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等叙述绘制八卦图(后人或称伏羲先天八卦图),并衍生六十四卦图(后人或称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八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现时便已经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后人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