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杯冠军榜排名

四羰基镍

2025-06-07 04:01:52世界杯冠军榜排名 7012

四羰基镍,或称羰基镍、四羰基合镍,是一个有机金属配合物,分子式为Ni(CO)4。1890年首先由路德维希·蒙德(Ludwig Mond)制得,是第一个合成的简单金属羰基配合物。室温下四羰基镍为无色液体,易挥发,毒性极大。

四羰基镍

IUPAC名Tetracarbonylnickel(0)

别名

羰基镍,四羰基合镍

识别

CAS号

13463-39-3 Y

PubChem

26039

ChemSpider

21865021

SMILES

C(#O)[Ni](C#O)(C#O)C#O

InChI

1/4CO.Ni/c4*1-2;/rC4NiO4/c6-1-5(2-7,3-8)4-9

InChIKey

AWDHUGLHGCVIEG-ARWXMKMZAJ

UN编号

1259

EINECS

236-669-2

ChEBI

30372

RTECS

QR6300000

性质

化学式

Ni(CO)4

摩尔质量

170.7 g·mol⁻¹

外观

易流动的无色液体

密度

1.3103 g/ml (液)[1]

熔点

-19.3 °C[1]

沸点

42.2 °C[1]

溶解性(水)

不溶于水,但溶于很多有机溶剂[1]

结构

配位几何

四面体

分子构型

四面体

偶极矩

热力学

ΔfHm⦵298K

-632 kJ/mol

ΔcHm⦵

-1180 kJ/mol

S⦵298K

320 J.K−1.mol−1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R61, R11, R26, R40, R50/53

安全术语

S:S53, S45, S60, S61

欧盟分类

可燃 (F)极毒(T+)Carc. Cat. 3Repr. Cat. 2对环境有害(N)

NFPA 704

3

4

3

闪点

-20 °C

自燃温度

60 °C

相关物质

相关金属羰基配合物

六羰基铬,十羰基二锰,五羰基铁,八羰基二钴

相关化学品

四(三苯基膦)钯,四(三氟化磷)镍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目录

1 结构

2 制备

3 反应

4 毒性

5 参考资料

6 外部链接

结构

编辑

Ni(CO)4为四面体结构,Ni原子中心与四个羰基(一氧化碳配体)相连。CO配体中C-O以三键相连,碳端与金属配合。当初在弄清四羰基镍结构时颇费了一些周折,以至于1950年前的大多数出版物都认为它由CO链与金属螯合组成。

四羰基镍与五羰基铁和六羰基钼等金属羰基配合物类似,共有18个价电子,符合18电子规则。这些配合物都为对称结构,不带电荷,挥发性很强。四羰基镍中镍原子的形式氧化数为零。

制备

编辑

1890年路德维希·蒙德通过使镍与一氧化碳反应首先合成了Ni(CO)4。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简单金属羰基化合物,引发了羰基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热潮,其中重要的包括V、Cr、Mn、Fe和Co。

金属镍常压下50℃即可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四羰基镍。[1]蒙德法纯化金属镍的过程为:323K下让一氧化碳通过不纯的镍表面,化合生成四羰基镍,再适当加热使四羰基镍分解为金属,即可达到纯化的目的。[2]

反应

编辑

与其他低价金属羰基配合物类似,Ni(CO)4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与路易斯碱配体如三苯基膦反应得到Ni(CO)3(PPh3)和Ni(CO)2(PPh3)2,与2,2'-联吡啶的反应类似。

氯气和其他卤素可将四羰基镍氧化为NiCl2并放出CO气体,可用于过量四羰基镍的销毁。

还原四羰基镍或用氢氧化物处理,会生成簇合物[Ni5(CO)12]2−和[Ni6(CO)12]2−。

Ni(CO)4可羰基化(英语:Carbonylation)卤代烷或卤代芳烃,例如乙烯基溴化物PhCH=CHBr与四羰基镍和甲醇钠反应,产物是不饱和酯。此类反应可能经由Ni(CO)3中间体,再发生氧化加成反应。

金属羰基配合物易受亲核试剂进攻,以亲核试剂(Nu−)处理Ni(CO)4得到酰基衍生物[Ni(CO)3C(O)Nu)]−。

毒性

编辑

Ni(CO)4挥发性强且毒性很大,归咎于分解出的镍粉与一氧化碳在体内的共同作用。皮肤接触,尤其是吸入四羰基镍可能是致命的,接触30分钟的致死浓度则为30ppm。[3]

其蒸气带有煤烟味[3]。

镍中毒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内的症状包括头痛和心脏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而后会有减轻。第二阶段则发生在16小时后,为肺炎所导致的咳嗽、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疲乏,四天后症状最为严重,可能因为心肺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康复所需的时间很长,期间常伴有疲惫、忧郁症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四羰基镍造成永久呼吸损伤的例子并不常见,其致癌性也仍有争议。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无机化学》丛书(张青莲 主编).第九卷 锰分族 铁系 铂系.3.2.1 镍的低氧化态化合物(-1,0,+1)

^ Mond L, Langer K, Quincke F. Action of carbon monoxide on nickel.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890: 749–753. DO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3.0 3.1 謝安慈. 四羰基鎳(Nickel Carbonyl)中毒之認定標準 (PDF).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2024-06-19] (中文(臺灣)).

Lascelles,Keith; Morgan, Lindsay G.; & Nicholls, David. Nickel Compounds.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1991, A17 (5): 235–249.

EROS Encyclopedia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John Wiley & Sons, 2003.

C. Elschenbroich, A. Salzer ”Organometallics : A Concise Introduction” (2nd Ed) (1992) from Wiley-VCH: Weinheim. ISBN 3-527-28165-7

Shi Z. Nickel carbonyl: toxicity and human health.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1, 148: 293-298.DOI.

Sunderman FW. A Pilgrimage into the Archive of Nickel Toxicology. Annals of Clinical and Lalboratory Science. 1989, 19: 1–16.

Armit HW. The toxicology of nickel carbonyl. Part II.. Journal of Hygiene. 1908, 8: 565–610.

Armit HW. The toxicology of nickel carbonyl. Journal of Hygiene. 1907, 7: 525–551.

Barceloux DG. Nickel. Journal of Toxicology-Clinical Toxicology. 1999, 37: 239-258.DOI.

外部链接

编辑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006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四羰基镍资料页

NIOSH化学品安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欧洲化学品局

IARC“镍及其化合物”

NIST数据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