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杯吉祥物

加萨—以色列冲突

2025-05-22 10:16:34世界杯吉祥物 8668

此条目介绍的是此条目介绍的是2006年至今由哈玛斯执政的加萨走廊与以色列冲突。关于2023-至今持续战争,请见“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关于19世纪至今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冲突,请见“以巴冲突”。

加沙—以色列冲突巴以冲突,西奈半岛动乱,伊朗—以色列代理人冲突的一部分以色列地图和加沙地图日期2006年6月28日至今(18年10个月3周又2天)地点加沙地带南部区 (以色列) 和埃及的部分地区状态

接近停火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突破加以边界围墙,经加沙隧道入侵以色列,于该国南部大肆杀戮;随后以色列向哈马斯宣战,并发动对加沙地带的全面封锁和全面入侵。参战方

以色列

国防军

辛贝特[1]

摩萨德[2]

支持:

美国[3]

加沙地带

哈马斯

人民抵抗委员会(英语:Popular Resistance Committees) (直到 2013年)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

支持:

卡塔尔[4]

苏丹 (至 2015 年)[5]

土耳其[6][7][8]

朝鲜[9]

阿克萨烈士旅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运动

支持:

伊朗[10][11]

真主党[12]

叙利亚复兴党政权[13] (至2024年)

萨拉菲运动圣战者

人民抵抗委员会(英语:Popular Resistance Committees) (2013年起)[14]

盖达组织

伊斯兰国

西奈省指挥官与领导者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2009–2021、2022–) 埃胡德·奥尔默特 (2006–2009) 埃胡德·巴拉克 (2006–2013) 加比·阿什克纳齐(英语:Gabi Ashkenazi) (2006–2011) 本尼·甘茨 (2006–2015) 纳夫塔利·贝内特 (2021–2022)

哈立德·迈沙阿勒[15] 哈利勒·哈亚 穆罕默德·辛瓦尔 叶海亚·辛瓦尔 † 伊斯梅尔·哈尼亚 † 萨利赫·阿鲁里 † 穆罕默德·戴夫 † 马尔万·伊萨 † 赛义德·塞亚姆(英语:Said Seyam) † 阿布·扎卡里亚·贾迈勒(英语:Abu Zakaria al-Jamal) † 艾哈迈德·贾巴里 † 陶菲克·贾比尔(英语:Tawfik Jaber) †[16] 奥萨马·马齐尼(英语:Osama Mazini) † 尼扎尔·拉扬(英语:Nizar Rayan) †[16] 马哈茂德·扎哈尔 拉马丹·沙拉赫 † 阿卜杜·阿齐兹·阿瓦达(英语:Abd Al Aziz Awda) 艾曼·法耶德(英语:Ayman al-Fayed) † 艾曼·沙什尼亚 祖希尔·盖西(英语:Zuhir al-Qaisi) † 伊马德·哈马德 †

阿卜杜拉·阿什卡尔 蒙塔兹·杜格穆什(英语:Mumtaz Dughmush) 穆罕默德·南南 † 伊斯兰·亚西夫 † 希沙姆·萨德尼(英语:Hisham Al-Saedni) † 阿什拉夫·萨巴赫 † 阿卜杜勒·拉蒂夫·穆萨(英语:Abdel Latif Moussa) † 马哈茂德·塔勒布(被俘)

阿布·阿亚纳·安萨里 尤尼斯·汉纳尔(英语:Yunis Hunnar) † 尤瑟夫·哈塔尔 †伤亡与损失

185 人死亡[17][18]

约 3,476 人死亡[19][20]约 15,000 人受伤

a 2009-2021 年担任总理b 2006-2009 年担任总理c 国防部长.d 总参谋长.e 自 2021 年 6 月起担任总理查论编加萨—以色列冲突

年表(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Gaza conflict)

巴勒斯坦火箭攻击 2008至2009年加沙战争加萨越界突袭(英语:2006 Gaza cross-border raid) March 2010 clashes(英语:March 2010 Israel–Gaza clashes)夏雨行动 以色列南部越界攻击(英语:2011 southern Israel cross-border attacks)秋云行动(英语:Operation Autumn Clouds) Returning Echo(英语:March 2012 Gaza–Israel clashes)加埃边界突破(英语:2008 breach of the Gaza–Egypt border) 云柱行动热冬行动(英语:Operation Hot Winter) 保护边缘行动2018年11月以巴冲突 2019年5月以巴冲突2019年11月以巴冲突(英语:Gaza–Israel clashes (November 2019)) 2021年以巴冲突黎明行动2023年至今加沙战争

加沙—以色列冲突是巴以冲突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加沙地带附近。

同时也是更广泛的阿以冲突的一部分,是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大国与卡塔尔之间的权力斗争的一个地点。这些国家一方面支持冲突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也支持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之间、卡塔尔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地区对峙(英语:Qatar–Saudi Arabia diplomatic conflict),以及埃及与土耳其之间的关系危机(英语:Egypt–Turkey relations)。[21][22]

加以冲突于2006年首次爆发,主要为激进强硬派哈马斯与以色列政府之间的战争。加沙地带于1993年根据《奥斯陆协定》获得自治权。

背景[编辑]

主条目:以巴冲突

以色列撤离加萨[编辑]

参见:以色列撤离加沙

以色列于2005年8月至9月实施了以色列撤离加沙,根据2005年的协议,从加沙地带撤出其民事和军事存在,并保留对加沙领空、海上通道和边界的控制,甚至与埃及接壤。 在以色列脱离接触之前,卡萨姆火箭定期发射,而在以色列脱离加萨之后,卡萨姆袭击的频率增加。 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袭击了以色列南部的一些军事基地和平民城镇。[23]

自2001年以来,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从加萨走廊向以色列发动了数千次火箭和迫击炮攻击,[24] 伤害以色列平民。[25][26]

2006年7月,以色列短暂重新占领加萨走廊北部部分地区,并利用被占领地区作为攻击贾巴利亚和拜特拉希亚的基地。[27] 哈马斯透过发射火箭回应。

哈马斯的崛起[编辑]

参见:巴勒斯坦内战和2006年加沙危机

当伊斯兰政党哈玛斯赢得2006年1月巴勒斯坦立法选举,获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多数席位时,[28] 以色列和加萨地带的冲突愈演愈烈。 以色列封锁了与加萨走廊的边界,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人员自由流动和许多进出口。 巴勒斯坦人向加萨边境附近的以色列定居点发射卡萨姆火箭弹,并发动跨境袭击,旨在杀死或俘虏以色列士兵。 在2006年6月25日的一次此类袭击中,巴勒斯坦人俘获了以色列士兵 吉拉德·沙利特,导致以色列军队进行大规模报复,其中包括对哈玛斯目标进行空袭。

2007年6月,哈马斯与法塔赫爆发内战,哈马斯发动武装政变并控制加萨地带,全面巩固权力。 继2007年6月7日至15日发生的自相残杀(又称为“巴勒斯坦内战)之后,造成11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550人受伤,[29], 整个加萨走廊完全处于哈玛斯政府的控制之下。

作为对哈玛斯接管的回应,以色列严格限制人员和货物进出加萨。 加萨约70%的劳动力失业或无薪,约8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30]

哈玛斯接管以来,加萨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与以色列持续发生冲突。 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向以色列发射火箭,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以色列平民死亡、其他人受伤,并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以色列发动攻击并用大炮轰击加沙,杀害巴勒斯坦战斗人员以及包括儿童在内的平民,[31][32][33] 并对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34] 据人权观察称,巴勒斯坦人蓄意攻击平民违反了国际人道法。 由于哈玛斯在加萨境内行使权力,因此它有责任制止非法攻击,即使这些攻击是由其他组织实施的。[35]

过程[编辑]

2006–2007[编辑]

主条目:2006年加沙越境突袭(英语:2006 Gaza cross-border raid)、2006年加沙危机和2006年以色列在拜特哈嫩的行动(英语:2006 Israeli operation in Beit Hanoun)

当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绑架下士吉拉德·沙利特时,加萨走廊外围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开始了,以色列于2006年6月28日发起了“夏雨行动”行动作为回应。成为自2005年8月至9月期间以色列撤离加沙以来加沙地带内的首次重大动员。

2006年加沙海滩爆炸(英语:2006 Gaza beach explosion)是2006年6月9日发生的事件,其中8名巴勒斯坦人被杀,其中包括7岁的胡达·加利亚的几乎全家,加萨走廊拜特拉希亚市附近的海滩发生爆炸,造成至少30人受伤。[36] 这起事件受到世界各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爆炸事件的责任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以色列坚称,它动员了数千名士兵,以镇压针对平民的卡桑火箭袭击,并确保吉拉德·沙利特获释。 据估计,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期间,以色列向加萨发射了7,000至9,000枚炮弹,6个月内造成8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7] 2000年9月至2006年12月21日期间,巴勒斯坦面向向以色列发射了1300多枚卡桑火箭。[38] 在巴勒斯坦方面,2000年9月至2006年12月21日期间,已向以色列发射了1,300多枚卡萨姆火箭。出于安全原因,以色列军队也继续搜寻武装分子用来走私武器的隧道,并监视检查站的行动(拉法的欧盟(英语:European Union Border Assistance Mission to Rafah)提供了一些援助),特别是可能的武器转移和流亡极端主义领导人和武装分子的不受限制的返回。[39][40][41][42][43]截至2006年10月18日,以色列在加萨走廊和埃及边境发现了20条用于非法走私武器的隧道。[44]

以色列曾表示,一旦沙利特获释,它将立即从加萨走廊撤军并结束行动。[45]巴勒斯坦人表示,他们愿意交还沙利特,换取释放一些被关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和其他人也表示,这次袭击的目的是推翻民选的哈马斯领导的政府,并破坏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稳定,理由是袭击了发电站等民用基础设施,并抓获了政府和议会成员。 自从吉拉德·沙利特时下士被绑架以来,加萨走廊约300名巴勒斯坦人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攻击目标。[46]

2006年7月,首次出现有关以色列袭击后神秘受伤事件的报导。 以前看不见的伤害包括严重受损的内脏器官、严重的内部烧伤和深部内伤,通常会导致截肢或死亡。抵达时,尸体已严重破碎、融化和毁容。人们猜测一种新的实验武器,特别是致密惰性金属炸药(英语:Dense inert metal explosive)。[47]

试图遏止加萨走廊北部巴勒斯坦武装份子向以色列南部发射卡桑火箭攻击,以色列于11月1日发起了秋云行动(英语:2006 Israeli operation in Beit Hanoun)

11月8日,即以色列在秋云行动(英语:2006 Israeli operation in Beit Hanoun)之后撤军的第二天,以色列国防军的炮弹没有击中目标——可能是由于“技术故障”——击中了加沙走廊拜特哈嫩农镇的一排房屋。[48] 造成 19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40 多人受伤。[49][50] 以色列国防军对2006年炮击拜特哈嫩(英语:2006 shelling of Beit Hanoun)展开调查(后来为该事件道歉),时任以色列总统 埃胡德·奥尔默特 向受影响者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51]

2006年法国-义大利-西班牙中东和平计画(英语:2006 Franco–Italian–Spanish Middle East Peace Plan)是在以色列透过秋云行动入侵加萨走廊后,西班牙总理何塞·路易斯·罗德里格斯·萨帕特罗在与法国总统贾克·席哈克会谈期间提出的。 义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全力支持该计划。

11月26日,巴勒斯坦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了停火,以色列撤军,同时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部队部署阻止卡桑火箭发射。停战后,从加萨走廊向以色列发射了60多枚卡桑火箭,以色列国防军打死了一名巴勒斯坦人(携带枪支和手榴弹)。 12月19日,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开始公开承认卡桑火箭发射事件的责任,因为他们称以色列在杰宁杀死了他们的两名成员。[52][53][54]

2007年5月中旬,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在哈玛斯控制的加萨走廊与以色列国防军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斗,同时巴勒斯坦内部的暴力冲突也愈演愈烈。 巴勒斯坦人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向以色列(斯代罗特和尼格夫西部)发射了220多枚卡桑火箭。 以色列空军在发射场发射了飞弹和炸弹。战斗发生之际,巴勒斯坦内战暴力严重,有通报该地区人道危机日益严重。[55] 哈马斯表示,他们将继续对以色列的攻击进行报复。

2007–2022[编辑]

主条目:以色列封锁加萨走廊

2007年9月,以色列宣布加萨为“敌对领土”。[56] 历史学家让-皮埃尔·斐留(英语:Jean-Pierre Filiu)认为这一说法“荒谬”,因为迄今为止以色列已经对加沙发动了9场战争。[57]该声明允许以色列阻止向加萨输送电力、燃料和其他物资。 哈玛斯认为这是宣战[56] 而以色列则表示其目的是向哈马斯施压,要求其结束卡桑火箭袭击(以色列称袭击正在加剧)。[58][59][60] 以色列削减对加萨燃料供应的决定遭到广泛谴责(包括欧盟),称其为“集体惩罚”。[61][62][63]

以色列还在约旦河西岸逮捕了哈玛斯官员,其中包括两名内阁成员。此类逮捕行动遭到国际组织和政界人士的强烈谴责。[64][65][66][67]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研究,到2008年1月,以色列封锁加萨的经济影响达到了临界点。最终,2008 年1月17日,以色列在火箭袭击事件增多后完全封锁了边境。2008年埃及-加萨边界遭到破坏(英语:2008 breach of the Egypt–Gaza border)于2008年1月23日开始,当时加沙地带的枪手在拉法口岸附近引爆爆炸,摧毁了前以色列加萨走廊隔离墙的一部分。联合国估计,加萨走廊150万人口中多达一半越过边境进入埃及寻求食物和补给。[来源请求]

热冬行动[编辑]

主条目:热冬行动(英语:Operation Hot Winter)

2008年2月27日,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向以色列南部发射了40多枚卡桑火箭,以色列军队向加萨内政部发射了三枚导弹,摧毁了该建筑。[68]2008年2月28日,以色列飞机轰炸了哈玛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加萨附近的一个警察局,炸死了几个孩子。[69] 以色列军方表示,其针对武装分子的空中行动和地面行动从加萨北部发射火箭已经袭击了至少23名武装的巴勒斯坦人,而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则报告说,死亡人数更高,并说许多平民也被杀。[70]

以色列于2月29日开始了空中和地面运营。[71]以色列国防军在加萨的进攻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杀死了100多名巴勒斯坦人。[72] 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开了150枚火箭,杀死了三名以色列人。[71]美国呼吁结束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73] 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指责以色列“国际恐怖主义”,称其对加萨的袭击不仅仅是大屠杀。"[74] 3月3日,阿巴斯暂停了以色列对加萨的袭击,以色列政府派遣战机在周一早些时候袭击了更多目标,并发誓要继续进攻。[75]欧盟谴责以色列军方在加萨的“不成比例使用武力”之后,自2000年爆发以来,有54名巴勒斯坦人在一天中的最高伤亡人数损失中丧生。[76]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谴责了他所说的以色列的“过度和不相称的”回应,并呼吁以色列“停止此类袭击”,同时谴责正在进行的火箭袭击对斯代罗特和阿什凯隆。[77]

在穆斯林世界中,示威者上街抗议以色列国防军攻击。 伊朗最高领导人大阿亚图拉阿里·哈米尼呼吁穆斯林崛起,他们的领导人“以各种国家的愤怒来击中以色列。” 在黎巴嫩,数百名真主党的支持者聚集在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边界的法蒂玛大门,大喊“消灭以色列国”,挥舞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国旗。 在埃及,成千上万的学生在全国各地的大学举行抗议活动,呼吁阿拉伯领导人制止以色列侵略并支持巴勒斯坦人。 一些抗议者烧毁了以色列和美国国旗[73]近年来,大约有10,000名抗议者,主要来自约旦主流穆斯林兄弟会和较小的反对派团体,在近年来,在该国最声音和最大的反以色列示威游行中走上了街头。 沙特阿拉伯与此同时,将以色列国防军的攻势与“纳粹战争罪”进行了比较,并呼吁国际社会停止所谓的巴勒斯坦人的“大规模杀戮”。土耳其的总理雷杰普·塔伊普·艾尔段说,以色列国防军袭击可以“没有人道主义理由”,并补充说,以色列拒绝了争端的“外交解决方案”。[73]大多数以色列坦克和部队从2008年3月3日撤出了加萨北部,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确认,以色列军方在五天后结束了进攻行动。[78]

2008年2月29日,以色列军方发射了热冬行动(英语:Operation Hot Winter),以回应哈马斯从加萨走廊发射的卡桑火箭。 以色列军队杀死了112名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杀死了三名以色列人。 超过150名巴勒斯坦人和七个以色列人受伤。[79]

在行动的规模上,有广泛的国际警报,美国国务院鼓励以色列谨慎行事以避免无辜生命的丧失,欧盟和联合国批评以色列的“武力使用不成比例的使用”。 欧盟还要求立即结束巴勒斯坦激进的火箭袭击以色列,并敦促以色列停止危害平民的活动,称他们“违反了国际法”。[80]

2008年以色列—哈玛斯停火[编辑]

主条目:2008年以色列—哈玛斯停火(英语:2008 Israel–Hamas ceasefire)

据以色列军方梅厄·阿米特情报和恐怖主义资讯中心称,2008年以色列每月都会遭到火箭弹袭击。

2008年以色列—哈玛斯停火(英语:2008 Israel–Hamas ceasefire)是埃及斡旋的为期六个月的塔赫迪亚(英语:Tahdiya)(阿拉伯语,表示平静)“针对加萨地区”,于2008年6月19日在哈玛斯和以色列之间生效。[81] 哈玛斯的义务是停止对以色列的火箭弹攻击。在停火的最初5个月期间,以及在最初一周的不稳定开局之后,[82] 来自加萨的攻击明显减少,总共发射了19枚火箭和18枚迫击炮弹,[82][83]与2008年截至6月19日的1,199枚火箭弹和1,072枚迫击炮弹相比,减少了98%。[84] 以色列总理发言人马克·雷格夫承认,“11月4日之前的停火期间没有哈玛斯火箭”。[84][85]以色列的义务是停止对加萨的攻击,一旦停火生效,就开始逐步放松加萨的惩罚性封锁。[81] 该协议呼吁以色列在72小时内将进入加萨的货物数量比停火前的水平增加30%,并开放所有过境点,并“允许转移所有被禁止和限制进入加萨的货物”。[86][需要较佳来源] 食品、水、药品和燃料的供应确实有所改善,但增幅仅为正常水平的平均20%左右,[87] [84] 两个月后,到达的货物量太少,无法显著改善生活条件,[88] 阻止近东救济工程处补充其库存。[89] 2008年,以色列告诉美国官员,他将让加萨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90]

2009年1月,一枚BM-21火箭炮击中贝尔谢巴

2008年11月4日,以色列攻击加萨,打破停火协议。以色列军方声称,攻击目标是一条隧道,哈玛斯计划利用隧道抓捕位于250米外边境围栏上的以色列士兵。[91] 然而,哈玛斯官员持不同意见,声称挖隧道是为了防御目的,而不是为了俘虏以色列国防军人员,据罗伯特·帕斯特博士(卡特研究所)称,一名以色列国防军官员向他证实了这一事实。哈玛斯用火箭弹回击以色列的攻击。由于这次入侵加萨领土以及不遵守放松禁运的规定,以色列未能遵守2008年6月停火协议的两个面向。[84]

当六个月的停火于12月19日正式到期时,哈玛斯在接下来的三天内向以色列发射了50至70多枚火箭和迫击炮弹,但没有以色列人受伤。[92][93] 12月21日,哈玛斯表示,如果以色列停止对加萨的“侵略”并开放其过境点,哈玛斯准备停止攻击并恢复停战。[93][94]12月27日至28日,以色列对哈玛斯实施了铸铅行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表示:“我们多次警告哈玛斯,拒绝停战将迫使以色列侵略加萨。”[95]

2008至2009年加萨战争[编辑]

主条目:2008至2009年加沙战争

2009年1月,加萨城被毁的建筑物

加萨战争[96] 以色列于2008年12月27日在加萨走廊发动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希伯来语:מבצע עופרת יצוקה),[97] 其既定目标是阻止哈玛斯对以色列南部发动火箭攻击以及向加萨走私武器。[98][99] 这场冲突也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的加萨大屠杀 (阿拉伯语:مجزرة غزة)。[100] 哈玛斯和以色列之间为期六个月的脆弱停火(英语:2008 Israel–Hamas ceasefire) 于2008 年12月19日到期。[101]以色列的行动开始于对加萨走廊的猛烈轰炸(英语:Timeline of the Gaza War (2008–2009)#December),[102] 以哈玛斯基地、警察训练营为目标,[103] 警察总部和办公室。[104][105]民用基础设施(英语:Incidents in the Gaza War (2008–2009)#Civilians and civilian infrastructure),包括清真寺、房屋、医疗设施和学校也遭到攻击,因为以色列表示,其中许多设施被战斗人员使用,并被用作武器和火箭弹的储存空间。[106] 在整个冲突期间,哈玛斯加强了对以色列境内目标的火箭和迫击炮袭击,袭击了贝尔谢巴和阿什杜德等先前未成为目标的城市。[107][108] 2009年1月3日,以色列开始地面入侵。[109][110] 战争期间,哈玛斯在政治暴力(英语:2009 Hamas political violence in Gaza)期间处决了许多巴勒斯坦人和法塔赫成员。人权组织和援助组织指责哈玛斯和以色列犯下战争罪。[111][112][113] 估计有1,166-1,417名巴勒斯坦人和13名以色列人在冲突中死亡。[114][115][116] 1 月18日,以色列和哈玛斯先宣布单方面停火,冲突结束。[117][118]1月21日,以色列完成从加萨走廊的撤军。.[119] 3月2日,据报道,国际捐助者承诺向巴勒斯坦人提供45亿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以色列攻击后的加萨重建。[120]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自1967年六日战争至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以来加萨最大规模、最具破坏性和最致命的军事行动。[121]

2010年3月大事记[编辑]

主条目:2010年3月以色列—加萨冲突(英语:March 2010 Israel–Gaza clashes)

2010年3月26日,两名以色列士兵和两名哈玛斯武装分子在加萨走廊南部边境的冲突中丧生。在汗尤尼斯东部爆发的战斗中,另外两名士兵受伤。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自2009年1月以色列对加萨发动大规模攻击以来,他们是第一批在加萨及其周边地区的敌对火力中丧生的以色列士兵。[122]

2011年袭击中被撞的以色列巴士烧焦残骸

2011年跨境攻击[编辑]

主条目:2011年以色列南部越境袭击(英语:2011 southern Israel cross-border attacks)

2011年8月18日,一队武装分子在以色列南部靠近埃及边境的地区发动了一系列跨国攻击。武装分子首先向民用巴士开枪。[123][124] 几分钟后,一枚炸弹在沿著以色列与埃及边境巡逻的以色列军队旁引爆。在第三次攻击中,一枚反坦克飞弹击中了一辆私家车,造成四名平民死亡。

回声行动[编辑]

主条目:2010年3月以色列—加萨冲突(英语:March 2010 Israel–Gaza clashes)

2012年12月,加萨城被毁的房屋

2012年3月第二周,以色列国防军(IDF)发起“回声”行动。这是自 2008—09年“铸铅”行动(加萨战争)以来该地区媒体报导的最严重的暴力事件。

云柱行动[编辑]

主条目:云柱行动

2014 年7月,以色列士兵在火箭弹袭击中保护一名4岁男孩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英语:List of ambassador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Israel)参观攻击隧道。

从加萨走廊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攻击,2001—2021 年。[125]

2012年10月下旬,以色列和加萨的袭击愈演愈烈,以色列空袭导致加萨哈马斯军事部门负责人艾哈迈德·贾巴里身亡。[126] 行动期间,四名以色列平民和一名士兵被巴勒斯坦火箭炸死,[127] 据巴勒斯坦人权中心(英语:Palestinia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称,已有158名巴勒斯坦人被杀,其中:102名平民、55名武装分子和1名警察。罹难者包括30名儿童和13名妇女,[128] 而以色列国防军提供的统计显示,在被杀害的177名巴勒斯坦人中,有120人是武装分子。[129] 大部分的战斗是透过炸弹、空袭、大炮和火箭进行。火箭主要由巴勒斯坦人使用,空袭主要由以色列人使用。遭到攻击的地点包括贝尔谢巴、特拉维夫、阿什杜德、奥法基姆、加沙、加萨走廊的其他地区、沙阿尔·哈内盖夫地区委员会(英语:Sha'ar HaNegev Regional Council)和艾什科尔地区委员会(英语:Eshkol Regional Council)。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表示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和/或谴责巴勒斯坦对以色列发动的火箭弹攻击以色列。[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 伊朗、埃及、土耳其、北韩和其他几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谴责以色列的行动。[139][140][141]

2014年加沙战争[编辑]

主条目:2014年加沙战争、2014年以色列炮击近东救济工程处加沙避难所(英语:2014 Israeli shelling of UNRWA Gaza shelters)和舒贾亚战役(英语:Battle of Shuja'iyya)

2014年,以色列和哈玛斯之间的战斗加剧,导致另一场全面的加萨战争,这场战争比2008—2009年的上一场战争要致命得多。2014年7月8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起了保护边缘行动,以回应哈玛斯的火箭弹袭击,[142] 是在以色列早些时候对加萨进行空袭后发射的[143] 2014年7月17日,以色列军队进入加萨走廊。[144]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 称,2,205名巴勒斯坦人(包括至少1,483名平民)和71名以色列人(包括66名士兵)和一名在以色列的外国人在冲突中丧生。[145]经过 50 天的冲突后,战争于 2014年8月26日达成停火协议,结束。[146]

2018年加萨边境抗议事件[编辑]

主条目:2018年加沙边境抗议事件

在2018年土地日抗议活动期间,168名巴勒斯坦人在加萨-以色列边境与以色列军队的冲突中丧生,数千人受伤。[147]

2018年11月的冲突[编辑]

主条目:2018年11月以巴冲突

2018年11月11日,以色列国防军在加萨走廊东南部发动一次拙劣的攻击,造成7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死亡,暴力事件再次爆发。一名以色列国防军军官被杀,另一名军官受伤。随后从加萨发射了十几枚火箭弹,其中三枚被击落。经过一连串激烈交火后,双方于2018年11月13日达成停火协议。

2019年3月[编辑]

3月25日,以色列米甚梅雷特(英语:Mishmeret)的一所房屋遭到火箭袭击,造成7人受伤。以色列国防军确认哈马斯对这次袭击负责。[148]

以色列空军派出喷射机袭击加萨走廊的多个目标,包括哈马斯高级官员伊斯梅尔·哈尼亚的办公室,以及位于加沙的哈斯军事情报总部。[149][150]

2019年5月[编辑]

主条目:2019年5月以哈冲突

5月3日,在加萨—以色列边境每周抗议活动期间,两名以色列士兵被来自加萨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运动

]]狙击手打伤。作为回应,以色列空军发动空袭,造成四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此外,另有两名巴勒斯坦人死亡、60 人受伤,其中 36 人是被以色列炮火击中。[151]

此后,加萨武装份子向以色列发射了数百枚火箭(英语:List of Palestinian rocket attacks on Israel in 2019)。作为回应,以色列空军袭击了加萨走廊的众多目标。此外,以色列也增加了在加萨—以色列边境附近的驻军。[152]

2019年11月[编辑]

主条目:2019年11月加萨—以色列冲突(英语:November 2019 Gaza–Israel clashes)

2019年加萨—以色列冲突被以色列代号为“黑带行动”, 发生在2019年11月,继以色列国防军在加萨有针对性地杀害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高级指挥官巴哈·阿布·阿塔以及以色列国防军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企图杀害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高级指挥官阿克拉姆·阿朱里之后,以色列国防军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之间发生了冲突。杰哈德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作为回应,其中包括向特拉维夫发射远程火箭,导致数名平民受伤。作为对火箭攻击的回应,以色列对加萨走廊进行了空袭和炮击,造成多名武装分子和平民伤亡。冲突48小时后停火生效,但一些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违反了停火协议。[153][154][155][156]

2021年4月[编辑]

4月15日,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后,以色列军方对加萨目标进行了军事打击。目标包括一个军火生产设施、一条走私武器的隧道和一个哈玛斯军事哨所。[157]

2021年5月[编辑]

主条目:2021年以巴危机

哈玛斯要求以色列在5月10日下午6点之前从阿克萨清真寺撤军。[158] 对此,以色列当天对加萨走廊发动空袭。[159]

2022年8月[编辑]

主条目:2022年加沙—以色列冲突

2022年8月5日,一名高级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武装分子4天前在西岸被捕,由于担心遭到报复,以色列对加萨发动了空袭。[160]

2023-至今[编辑]

2023年4月[编辑]

主条目:2023年阿克萨清真寺冲突

2023年阿克萨清真寺冲突后,巴勒斯坦激进组织,[161] 从加萨走廊和黎巴嫩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161]

2023年5月[编辑]

主条目:2023年5月加萨—以色列冲突(英语:May 2023 Gaza–Israel clashes)

2023年5月9日,以色列对加萨走廊进行了一系列空袭,称为“盾箭行动”,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发动火箭弹袭击,直 2023年5月13日达成停火协议。[162]

2023年10月[编辑]

主条目: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以色列—哈玛斯战争主要冲突地图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激进的(英语:Militant)团体,主要是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以及其他团体,例如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从加萨走廊对以色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击。攻击包括火箭和车辆越境袭击以色列社区和部队,造成多人伤亡;一千名平民被屠杀。作为回应,以色列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以色列军方进行报复,对加萨发动反攻和大规模空中轰炸,随后发动入侵。[163][164][165][166][167][168][169]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自2008年和2009年加萨战争以来加萨最大规模、最具破坏性和最致命的冲突,也是自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以来以色列最致命的战争。[来源请求]

国际反应[编辑]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4年7月1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联合国 :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他认为加萨各派发动的卡桑火箭弹攻击“完全不可接受”。他也表示,他认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恢复法律和秩序,并让所有派别遵守停火”。潘基文也表示,他“对以色列在加萨的军事行动造成的平民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深感担忧”。秘书长也呼吁以色列“遵守国际法,并确保其行动不针对平民或将他们置于危险之中”。[170]潘基文已任命迈克尔·威廉斯(英语:Michael Williams, Baron Williams of Baglan)前往中东与双方进行会谈。[171]威廉斯很快表示,“当我看到以色列士兵逮捕巴勒斯坦议员时,我感到很不安。在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逮捕了几名哈玛斯官员后,我对教育部长被捕感到不安”。[172] 威廉斯在加萨会见了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和外交部齐亚德·阿布·阿米尔(英语:Ziad Abu Amr)。在以色列持续发动攻击和逮捕,以及加萨持续发射火箭弹之后,威廉斯表示,“我对这里的暴力程度感到非常不安...我认为联合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巴勒斯坦内战的程度,还有以色列的袭击,据我所知,这些袭击已造成相当数量的平民死亡。[173] 在发现万人坑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福尔克尔·蒂尔克呼吁对以色列国防军故意杀害平民的行为进行独立调查。[174] 八个英国人权组织编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入侵的谴责,该报告强调了加萨走廊的人道主义局势已达到自以色列1967 年占领该领土以来的最糟糕水平。报告指出,超过110万人被困在加萨走廊。[175]

参见[编辑]

2006年加沙危机

2008年加萨战争

云柱行动

2014年加萨战争

2018年11月加沙—以色列冲突

2019年5月加沙—以色列冲突

2021年加沙—以色列冲突

2022年加沙—以色列冲突

以色列—哈玛斯战争

以色列撤离加沙

参考资料[编辑]

^ Shin Bet Uncovers West Bank Hamas Cell That Planned Attacks in Tel Aviv, Jerusalem. Haaretz. [29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November 2018).

^ Rise and Kill First: The Secret History of Israel's Targeted Assassinations – review. The Guardian. [29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November 2018).

^ U.S. Gives Israel More Grenades and Mortar Rounds for Gaza Offensive. Newsweek. 30 July 2014 [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 August 2014).

^ "As It Battles Hamas Israel Singles Out Its Sponsor Qata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1 August 2014.." The Times of Israel.

^ Zeiger, Asher. Sudan to continue supporting Hamas - despite 'Israeli aggression'. The Times of Israel. 4 November 2012 [10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4 June 2016).

^ Turkey replaces Iran as primary funding source for Hamas. World Tribune. 22 December 2013 [1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ugust 2014).

^ Which Mideast power brokers support Hamas? - CNN.com. Edition.cnn.com. 6 August 2014 [1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ugust 2014).

^ Mirren Gidda. Who in the Arab World Still Supports Hamas?. Time. 25 July 2014 [1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9 August 2014).

^ How North Korea supports Palestine and aided Hamas | NK News. 20 May 2021 [27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May 2021).

^ Иран: наше оружие у ХАМАСа сеет страх и ужас среди сионистов. [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uly 2014).

^ www.memri.org. Iranian Reactions To The War In Gaza: Israel's Destruction Imminen. Memri.org. [1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uly 2014).

^ Despite Syria rift, Hezbollah pledges full support to Hamas. Reuters. 25 July 2014 [12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December 2017).

^ Syria's support for Palestine: Manipulation for personal gain. Middle East Monitor. 19 April 2023 [5 Jul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 Says, Mike Merlo. Popular Resistance Committees calls on Hamas to stop arrests of 'mujahideen' - FDD's Long War Journal. longwarjournal.org. 22 July 2013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December 2017).

^ Altman, Alex. Hamas Leader Khaled Mashaal. Time. 4 January 2009 [5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October 2010).

^ 16.0 16.1 Butcher, Tim. Israel bombs Gaza for seventh day after killing Hamas leader. Telegraph (London). 2 January 2009 [5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February 2009).

^ Fatalities since Operation Cast Lead.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December 2014).

^ Jason Burke. Gaza: hopes rise of end to war as Hamas 'optimistic' of deal with Israel. the Guardian. 12 August 2014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December 2014).

^ Fatalities since Operation Cast Lead. B'Tselem. [26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March 2019).

^ GAZA DEATH TOLL RISES TO 1959. Daily Sabah. 14 August 2014 [14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August 2014).

^ [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7 May 2019. "In 2015, tensions between Hamas and Iran also developed when Hamas expressed tacit support for the Saudi-led offensive against the Houthis, a militant rebel group backed by Iran in Yemen. In August 2017, Iran again began funding Hamas after Saleh al Arouri, the Hamas second-in-command, met with senior Iranian officials."

^ Turkey and Egypt at Odds Over Gaza | Middle East Policy Council. mepc.org. [24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July 2020).

^ Tony Karon. The Homemade Rocket That Could Change the Mideast. Time. 10 February 2002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4 June 2008).

^ Hamas 'tests long-range rocket'. BBC. 2009 [30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 December 2018).

^ Sderot traumatic stress center sees steep rise in new patients. Ha'aretz. 21 May 2007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August 2008).

^ Report: 33 percent of Sderot kids suffer post-traumatic stress. Ha'aretz. 27 Nov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08).

^ Filiu, Jean-Pierre. Gaza: A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206. ISBN 9780190201890.

^ "Hamas sweeps to election victo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3 May 2007. BBC News 26 January 2006

^

Gaza-Westbank – ICRC Bulletin No. 22 / 200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6 November 2007.

^ Makdisi, Saree. The War on Gaza's Children. Los Angeles Times. 22 September 2007 [24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21).

^ Casualties by year: 526 (2006), 295 (2007), 833 (2008), 1014 (2009), 68 (2010), 105 (2011), 246 (2012), 2 (2013). Source: B'Tselem [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0 March 2013. [3]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0 March 2013. [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0 March 2013.

^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s Gaza abacus. The Economist. 19 November 2012 [13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13).

^ Israeli Military Operations against Gaza, 2000–2008. 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 Spring 2009, 38 (3): 122–138. doi:10.1525/jps.2009.xxxviii.3.122.

^ Scott Poynting; David Whyte. Counter-Terrorism and State Political Violence: The 'war on terror' as terror. Routledge. 16 May 2012: 117 [14 May 2013]. ISBN 978-1-136-2984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June 2014).

^ Human Rights Watch written statement on Gaza to 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Human Rights Watch. 22 January 2008 [21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rch 2008).

^ Hamas militants vow to end truc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6 November 2006., BBC Online, 10 June 2006

^ Democracy Now! | AIPAC v. Norman Finkelstein: A Debate on Israel's Assault on Gaza. Democracy Now!.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November 2007).

^ 2006–20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6 March 2024

^ https://news.yahoo.com/s/ap/20061017/ap_on_re_mi_ea/israel_palestinians_3. [17 March 2008].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失效链接]

^ Defense Update News Commentary: 1 January 2005 - 31 January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y 2008).

^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05 (PDF). April 2006 [7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5 July 2019).

^ May 22; Gillerman, 2004by Ambassador Dan. Defending Israel's Positions in Rafah. aishcom. 22 May 2004 [26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rch 2019).

^ S/PV.4972 of 19 May 200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9 April 2008.

^ Today's Briefing. 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 19 October 2006 [19 Octo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December 2014).

^ PM: We will not recapture Gaza. Ynetnews. 2 July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anuary 2008).

^ Commander: We met stiff terrorist resistance. Ynetnews. 26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pril 2008).

^ Gaza doctors say patients suffering mystery injuries after Israeli attack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31 January 2017.. The Guardian, 17 October 2006.

^ Isabel Kershner. Israeli Army Strikes Gaza Rocket-Launching Cell. The New York Times. 19 May 2007 [21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6 September 2017).

^ 12 children among 19 killed by Israeli tank fir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4 May 2020., The Guardian

^ Italy: Israel shelled Beit Hanoun deliberatel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7 March 2008., YNet Israel News, 12 November 2006

^ Israeli shelling kills 18 in Gaza. BBC News. 8 November 2006 [14 Nov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February 2007).

^ IDF kills gunman in Gaza for first time since truce. Ynetnews. 26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rch 2008).

^ Report: IDF seizes Jihad man in Bethlehem; 2 Qassams fired. Haaretz. 26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pril 2008).

^ Islamic Jihad vows to avenge death of 2 operatives. Haaretz. 20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pril 2008).

^ Gaza conditions 'at 40-year low'. BBC News. 6 March 2008 [3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February 2010).

^ 56.0 56.1 Israel declares Gaza 'hostile territory'. IHT. 19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9 October 2007).

^ Jean-Pierre Filiu. French historian: Israel destroyed 4,000-year-old culture in Gaza. Al-Jazeera. [202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2).

^ Erlanger, Steven; Cooper, Helene. Israel Pressures Hamas Ahead of Rice's Arrival. The New York Times. 19 September 2007 [3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y 2013).

^ Cabinet declares Gaza 'hostile territory'. Ha'aretz. 20 September 2007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February 2008).

^ Security Cabinet declares Gaza hostile territo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5 August 2011. by MFA

^ EU warns against 'collective punishment' in Gaza. Reuters. 29 October 2007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February 2008).

^ Gaza: Israel's Energy Cuts Violate Laws of War. Human Rights Watch.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rch 2008).

^ Israel cuts electricity and food supplies to Gaz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9 August 2014. by Amnesty International

^ Greenberg, Hanan. UN 'troubled' by Hamas legislators' arrests. Ynetnews. 24 May 2007 [26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rch 2019).

^ Israel launches raids into Gaza. BBC News. 17 May 2007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May 2007).

^ Sofer, Ronny. IDF may respond harshly. ynetnews.com. 15 May 2007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May 2007).

^ "Israel pushes Gaza offensive amid rocket attack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0 January 2009."

^ Airstrike hits Gaza ministry building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9 March 2008. CNN, 27 February 2008

^ Children killed as Gaza violence flares CNN, 28 February 200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5 March 2008.

^ Palestinians: Israeli attacks killing doze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7 March 2008. CNN, 1 March 2008

^ 71.0 71.1 UN Demands End to Gaza Strip Violence as 72 Palestinians Killed. Bloomberg News.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9 April 2008).

^ Iran leader calls on Muslims to hit Israel 'in face' over Gaza op. Haaretz.com. 2 March 2008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 March 2009).

^ 73.0 73.1 73.2 White House calls for end to Gaza violence: spokesman.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February 2009).

^ Breaking News, World News and Video from Al Jazeera. aljazeera.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March 2008).

^ Breaking News, World News and Video from Al Jazeera. aljazeera.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March 2008).

^ EU condemns disproportionate use of force by Israel. USA Today.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December 2011).

^ Security Council, Secretary-General alarmed by deadly violence in Middle East. UN News Centre. 2 March 2008 [3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January 2009).

^ Israel withdraws from Gaza as anti-rocket offensive ends.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December 2014).

^ Israeli Gaza operation 'not over'. BBC. 3 March 2008 [3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6 March 2008).

^ U.S. calls for end to continued violence, return to peace talks.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6 March 2008).

^ 81.0 81.1 Peter Walker and agencies. Gaza militants and Israel begin fragile truce. The Guardian. 19 June 2008 [14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December 2016).

^ 82.0 82.1 Isabel Kershner. Rockets hit Israel, breaking Hamas truc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5 June 2008 [16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February 2009).

^ Summary of rocket fire and mortar shelling in 2008 (PDF). Israel Intelligence Heritage & Commemoration Center (IICC). [2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3 March 2016).

^ 84.0 84.1 84.2 84.3 Dr. David Morrison. The Israel-Hamas ceasefire of 19 June to 4 Nov. 2008 (PDF). SADAKA. 2 March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6 August 2014).

^ Israel Confirms Hamas Fired NO Rockets. IkhwanWeb. 13 January 2009 [2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August 2014).

^ Gareth Porter. Israel Rejected Hamas Ceasefire Offer in December. Inter Press Service News Agency. 9 January 2009 [2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August 2014).

^ Jimmy Carter. An Unnecessary War. The Washington Post. 8 January 2009 [28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September 2017).

^ Aleem Maqbool. Truce barely eases Gaza embargo. BBC News. 19 August 2008 [2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January 2015).

^ Noam Chomsky. Hopes and Prospects Hardcover. Penguin Group. 2011 [15 November 2015]. ISBN 978-0-241-1447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anuary 2016).

^ WikiLeaks: Israel aimed to keep Gaza economy on brink of collapse. Haaretz. Reuters. 5 January 2011 [2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August 2014).

^ Rory McCarthy. Gaza truce broken as Israeli raid kills six Hamas gunmen. The Guardian. 5 November 2008 [14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6 January 2018).

^ Rockets from Gaza bombard Israeli area. UPI. [27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une 2011).

^ 93.0 93.1 Hamas 'might renew truce' in Gaza. BBC News (London). 23 December 2008 [27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December 2008).

^ Why Israel Attacked. Time. 27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June 2013).

^ Civilian death toll rises after second day of air strik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4 July 2017. The Guardian (UK), 29 December 2008

^ Anthony H. Cordesman, 'THE "GAZA WAR": A Strategic Analy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February 2009 p.5 (PDF). [17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8 April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Harel, Amos. ANALYSIS / IAF strike on Gaza is Israel's version of 'shock and awe'. Ha'aretz. 27 December 2008 [27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December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Weizman, Steve. Gaza boat explodes in apparent attack, no injuries. Associated Press. 13 April 2009 [25 April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April 2009).

^ "Israel strikes back against Hamas terror infrastructure in Gaza 27-Dec-200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2 January 2009.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1 January 2009. 2 February 2009.

^ Factions refuse Abbas' call for unity meeting amid Gaza massacre. [17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Iraqi leaders discuss Gaza massacre. gulfnews.com. 28 December 2008 [8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09).

Israel airstrikes on Gaza kill at least 225. Khaleej Times. Deutsche Presse-Agentur (DPA). 27 December 2008 [11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February 2009). Hamas slammed the 'silent and still Arab position on Gaza massacre'

Hamas denies firing rockets from Lebanon. 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 Agence France-Presse. 8 January 2009 [11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09). Hamas spokesman: "it's impossible to contain the Arab and Islamic world after the Gaza massacre"

"Diplomatic race to stop the Gaza massacre" - سباق دبلوماسي لوقف مذبحة غزة. BBC News. 5 January 2009 [11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09).

"Victims of the Gaza massacre of nearly 3,000 in the ninth day of the aggression" - ضحايا مجزرة غزة يقارب الـ3 آلاف في اليوم التاسع للعدوان. Arab News Network (Moheet). 4 January 2009 [8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uly 2011).

"Gaza massacre roused anti-Semitism in Europe" - مجزرة غزة أيقظت اللاسامية في أوروبا. Dar al hayat. 7 February 2009 [8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7 February 2009).

^ Timeline - Israeli-Hamas violence since truce ended. Reuters. 5 January 2009 [17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January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Byers, David; Hider, James. Israel Gaza blitz kills 290 as ground troops mobilise. The Times (London). 28 December 2008 [3 May 2010]. [失效链接]

^ Israeli Gaza strike kills more than 200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2 February 2009.,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7 December 2008.

^ Amos Harel. Most Hamas bases destroyed in 4 minutes. Ha'aretz. [28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December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Yaakov Katz. A year's intel gathering yields 'alpha hits'. The Jerusalem Post. [28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12).

^ McCarthy, Rory; David Batty and agencies. Israeli warplanes destroy Gaza houses and mosque as air strikes continue. The Guardian (London). 2 January 2009 [5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5 September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Rockets land east of Ashdod. Ynetnews. 28 December 2008 [28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4 February 2009).

^ Curiel, Ilana. Rockets reach Beersheba, cause damage. Ynetnews (YNET). 30 December 2008 [17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December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Butcher, T. Israel invades Gaza in attempt to destroy Hamas. The Telegraph. 3 January 2009 [7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 April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Barzak, I.; Keyser, J. Israeli ground troops invade Gaza to halt rockets. Huffington Post. 3 January 2009 [7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uly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Gaza 'human shields' criticised. BBC News. 8 January 2009 [4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February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Holding Gilad Shalit as a hostage is a war crim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3 January 2009. - B'Tselem press release, issued 25 June 2007

^ McGreal, Chris. Demands grow for Gaza war crimes investigation because of events such as the use of white phosphorus to bomb a UN school as collateral damage to the alleged terrorists operating next to it.. The Guardian (London). 23 January 2009 [23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5 September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Israel tightens grip on urban parts of Gaz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9 January 2009.. By Nidal al-Mughrabi. 12 January 2009. Reuters.

^ Lappin, Yaakov. IDF releases Cast Lead casualty numbers. JPost. 26 March 2009 [26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y 2011).

^ Younis, Khan. Rights Group Puts Gaza Death Toll At 1,284. CBS. 22 January 2009 [17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anuary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Hamas, Israel set independent cease-fires. CNN International. 18 January 2009 [3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 September 2010).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Israel wants rapid Gaza pullout. BBC. 18 January 2009 [4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January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Last Israeli troops 'leave Gaza'. BBC News. 21 January 2009 [3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21).

^ Billions pledged to rebuild Gaza. BBC News. 2 March 2009 [4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3 March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MAP - Witnes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6 March 2014. "It's been five years since 'Operation Cast Lead' and the people of Gaza continue to suffer from the most destructive Israeli assault since the Six Day War".

^ Gaza militants kill Israel troops. BBC News. 26 March 2010 [16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March 2010).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Israeli airstrikes target Gaza after multiple attacks. CNN. 19 August 2011 [20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Nov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Israel launches strikes on Gaza after attacks. Al Jazeera. 19 August 2011 [21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August 2011).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Pinfold, Rob Geist. Security, Terrorism, and Territorial Withdrawal: Critically Reassessing the Lessons of Israel's "Unilateral Disengagement" from the Gaza Strip.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King’s College London, UK and Charles University, Czech Republic). 2023, 24 (1): 67–87. doi:10.1093/isp/ekac013 .

^ MATTHEW KALMAN, "Massed Israeli troops poised for invasion of Gaz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2 October 2017., The Independent, Retrieved 15 November 2012

^ "Gaza and Israel begin to resume normal life after truce" Archive.today的存档,存档日期19 January 2013, BBC news. Retrieved 22 November 2012.

^ BBC News - Gaza and Israel begin to resume normal life after truce. BBC News. 22 November 2012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Nov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After eight days of fighting, ceasefire is put to the test. The Times of Israel.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8 November 2014).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Lazaroff, Tovah. Ashton, Merkel say Israel has right to defend itself. The Jerusalem Post. 16 November 2012 [2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Nov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Gaza Rocket Attacks (新闻稿). US: Department of State. 14 November 2012 [14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June 201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UPDATE 8-Rockets hits near Tel Aviv as Gaza death toll rises. Reuters. 14 November 2012 [18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Nov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Hall, Bianca. Gillard condemns attacks on Israel (新闻稿). AU. 16 November 2012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Nov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Les ministres européens mettent en garde Israël quant à l'escalade de la violence à Gaza [European ministers warn Israel about escalade of violence in Gaza]. EurActiv.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6 June 2013) (法语).

^ Foreign minister Nikolay Mladenov commenting on the situation in southern Israel and the Gaza Strip.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Bulgaria). 15 November 2012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Dec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Canada Condemns Hamas and Stands with Israel (新闻稿). CA: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4 November 2012 [15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March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Statement of MFA on Israel and the Gaza Stri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3 May 2013.,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Czech Republic 15 November 2012

^ Russia condemns 'disproportionate' strikes on Gaza. The Daily Star (LB). 15 November 2012 [15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Nov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At the UN, Pakistan slams Israel's offensive in Gaza. The Express Tribune. PK. 15 November 2012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Novem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Morocco Strongly Condemns Israeli Raids on Gaza. Rabat, BH. Bahrain News Agency. 15 November 2012 [15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October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Lebanese president: Israeli attack on Gaza obstructs peace. NOW Lebanon. 15 November 2012 [15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February 2021).

^ IDF's 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 Begins Against Gaza. JewishPress. 8 July 2014 [8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ly 2014).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Hamas fires rockets for first time since 2012, Israeli officials say. The Times of Israel. [25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uly 2015).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Israeli army marches on Gaza. Israel Herald. [18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uly 2014).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 Gaza Crisi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15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uly 2015).

^ Gaza ceasefire: Israel and Palestinians agree to halt weeks of fighting. TheGuardian. 27 August 2014 [10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June 201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Palestinian succumbs to wounds, Gaza death toll rises to 16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30 October 2018., Ma'an News Agency 13 August 2018.

^ Seven hurt as Gaza rocket hits Israeli home. BBC News. 25 March 2019 [25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rch 201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5][失效链接]

^ Israeli military strikes Hamas targets in Gaza. aljazeera.com. [25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March 201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Magid, Jacob. Two soldiers wounded by gunfire on Gaza border; IDF hits Hamas post, killing 2. The Times of Israel. [201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19).

^ Kershner, Isabel. Gaza Militants Fire 250 Rockets, and Israel Responds With Airstrikes. The New York Times. 4 May 2019 [6 Ma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9 May 2019).

^ Gross, Judah Ari. IDF girds for several days of fighting. The Times of Israel. 12 November 2019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2) (美国英语).

^ Israel, David. Operation Black Belt Hit All Its Targets; Bennett: It's Not Over, We'll Keep Hitting. 2019-11-14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美国英语).

^ Fragile ceasefire holds in Gaza amid reports of fire exchange. www.aljazeera.com.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英语).

^ Gross, Judah Ari. IDF launches fresh strikes in Gaza in response to rocket attacks. The Times of Israel.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美国英语).

^ Alex; Fulbright, er; Gross, Judah Ari. Israel strikes Hamas targets after Gaza rocket fire. The Times of Israel. [2021-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April 2021).

^ Schwartz, Felicia; Lieber, Dov. Israel Strikes Hamas Targets After Rockets Fired at Jerusale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1-05-10 [12 May 2021]. ISSN 0099-9660.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y 2021) (美国英语).

^ Palestinians say 21 killed as Israeli air raids on Gaza continue. Al-Jazeera. 10 May 2021 [12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21).

^ Israel kills Islamic Jihad army chief in Gaza as IDF declares operation 'Breaking Dawn'. Ynetnews. 2022-08-05 [2022-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5) (英语).

^ 161.0 161.1 Hauser, Abeer Salman,Mohammed Tawfeeq,Jennifer. Israeli police storm al-Aqsa mosque for the second time on Wednesday. CNN. 2023-04-05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英语).

^ {{Cite news |last1=Al-Mughrabi |first1=Nidal |last2=Lubell |first2=Maayan |last3=Al-Mughrabi |first3=Nidal |date=2023-05-14 |title=Israel and 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 agree Gaza truce |language=en |work=Reuters |url=https://www.reuters.com/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ve updates: Israel says it is 'at war' after Hamas surprise attack. CNN. 7 October 2023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英语).

^ McKernan, Bethan. Israel and Hamas at war after surprise attacks from Gaza Strip. The Guardian. 2023-10-07 [2023-10-07].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英国英语).

^ Fabian, Emanuel. IDF declares 'state of readiness for war' amid Hamas infiltrations, rocket barrages. The Times of Israel.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美国英语).

^ Ynet. Dozens killed, abducted as Israel comes under surprise Hamas attack. Ynetnews. 2023-10-07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英语).

^ Federman, Josef; Adwan, Issam. Hamas surprise attack out of Gaza stuns Israel and leaves hundreds dead in fighting, retaliation. AP News. 7 October 2023 [8 October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英语).

^ George, Susannah; Dadouch, Sarah; Parker, Claire; Rubin, Shira. Israel formally declares war against Hamas as more than 1,000 killed on both sides. The Washington Post. 9 October 2023 [12 October 2023].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8 October 2023) (美国英语).

^ Kingsley, Patrick; Bergman, Ronen. Under Shroud of Secrecy, Israel Invasion of Gaza Has Begun. The New York Times. 30 October 2023 [1 November 2023].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7) (美国英语).

^ "UN chief concerned about Palestinian, Israeli attack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8 October 2012."

^ "Qassam lands near Sderot; no injur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7 October 2012."

^ Greenberg, Hanan. UN 'troubled' by Hamas legislators' arrests. ynet. 24 May 2007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December 2014).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Special UN envoy to Mideast says he's 'very troubled' by Gaza violence. ynet. 26 May 2007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December 2014).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 Mass graves in Gaza show victims’ hands were tied, says UN rights office | UN News. news.un.org. 2024-04-23 [2024-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4) (英语).

^ The New York Times. AP https://www.nytimes.com/aponline/world/AP-Israel-Gaza.html?scp=1&sq=humanitarian+situation+in+Gaza&st=nyt. [13 June 201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失效链接]

查论编巴以冲突参与方 以色列

以色列国防军

以色列警察

摩萨德

辛贝特

巴勒斯坦主要参与者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法塔赫

哈马斯

其他派别

阿克萨烈士旅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

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

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

人民抵抗委员会

第三方

阿拉伯国家联盟

真主党

胡塞武装

伊朗

抵抗轴心

有关人物以色列人

摩西·阿伦斯

阿米·阿亚龙

埃胡德·巴拉克

梅纳赫姆·贝京

梅尔·达根

摩西·达扬

阿维·迪希特

尤瓦尔·迪斯金

大卫·本-古里安

埃弗雷姆·哈勒维

丹·哈鲁兹

齐皮·利夫尼

果尔达·梅厄

沙乌勒·莫法兹

伊扎克·莫迪凯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埃胡德·奥尔默特

希蒙·佩雷斯

雅科夫·佩里(英语:Yaakov Peri)

伊扎克·拉宾

阿姆农·利普金-沙哈克

伊扎克·沙米尔

阿里埃勒·沙龙

沙布泰·沙维特

摩西·亚阿隆

丹尼·亚托姆

兹维·扎米尔

巴勒斯坦人

阿布·阿巴斯

马哈茂德·阿巴斯

穆萨·阿拉法特

亚西尔·阿拉法特

叶海亚·阿亚什

马尔万·巴尔古提

穆罕默德·达赫兰

穆罕默德·戴夫

乔治·哈巴什

瓦迪·哈达德

伊斯梅尔·哈尼亚

纳耶夫·哈瓦特迈赫

哈吉·阿明·侯赛因

加齐·贾巴里

艾哈迈德·贾布里勒

阿布·杰哈德

萨拉赫·卡拉夫

里拉·哈立德

谢赫·哈利勒

哈立德·马沙勒

佐海尔·穆赫辛

阿布·阿里·穆斯塔法

阿布·尼达尔

艾兹丁·卡桑

吉布里尔·拉杰布

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西

阿里·哈桑·萨拉马

萨拉赫·谢哈德

拉马丹·沙拉赫

法特希·沙卡奇

艾哈迈德·亚辛

时间线背景1920年–1948年

巴勒斯坦托管地

1920年 纳比·穆萨暴动

1921年 雅法暴动

1929年 巴勒斯坦暴动

希伯伦大屠杀

1936年–1939年 阿拉伯大起义

1937年–1948年 伊尔贡袭击

1947年–1948年 内战

1948年–1970年

1948年 阿以战争

惨案

1948年–至今 突击队叛乱

1951年–1967年 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

1950年代–1960年代 以色列国防军的报复行动

1953年 凯比亚惨案

1956年 加西姆村惨案 / 汗尤尼斯惨案 / 拉法赫惨案

1967年 六日战争

1967年–1970年 消耗战争

1968年 卡拉麦战斗

巴勒斯坦人暴乱1968年–1982年

1970年 阿维维姆校车爆炸案 / 道森机场劫机事件

1972年 汉莎航空649号班机劫机事件 / 比利时航空571号班机劫机事件 / 慕尼黑惨案 / “上帝的复仇”行动

1974年 谢莫纳城惨案 / 马阿洛特惨案

1975年 萨沃伊酒店袭击案

1976年 “恩德培”行动

1978年 海岸路惨案 / “利塔尼”行动

1980年 弥斯加夫-阿姆袭击案

1973年–1987年

1973年 赎罪日战争

1975年 锡安广场爆炸案

1982年 黎巴嫩战争

围攻贝鲁特

1984年 300路公交车事件

1985年 “阿基莱·劳伦号”劫持案 / “木脚”行动

1987年 “滑翔机之夜”袭击

第一次大起义1987年–1991/1993/1994年

1988年 突尼斯突袭

1989年 405路公交车袭击案

1990年代 巴勒斯坦人自杀式袭击案

1994年 易卜拉欣惨案

第二次大起义2000年–2005年

巴勒斯坦人火箭弹袭击

列表

巴勒斯坦人自杀式袭击案

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暗杀行动

2000年 十月事件

2001年 “圣托里尼”事件

2002年 “凯琳A号”事件 / “防御盾牌”行动 / 杰宁战斗 / 纳布卢斯战斗 / “坚定道路”行动

2003年 阿布·哈桑 / 艾因萨海布空袭

2004年 “彩虹”行动 / 拜特哈农突袭 / “赎罪日”行动

2006年–2010年

2006年 “取货回家”行动

2008年 梅尔卡兹·哈拉夫 / 耶路撒冷推土机袭击事件

2010年 巴勒斯坦武装活动

加萨—以色列冲突2006年–至今

2006年 以色列轰炸加沙海岸 / 加沙边境突袭 / “夏雨”行动 / “秋云”行动 / 炮击拜特哈农

2008年 破坏加沙–埃及边界 / “热冬”行动

2008年–2009年 加沙战争

2010年 加沙船队冲突

2012年 “和平回声”行动 / “防务之柱”行动

2014 “保护边界”行动

2015(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15) “自由船队III”行动 / 以巴冲突

2016(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16)

2017(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17)

2018(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18) 以巴冲突

2019(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19) 以巴冲突

2020(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20)

2021(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21) 以巴冲突

2022(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22) 阿克萨清真寺冲突 / “破晓”行动

2023(英语:Timeline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n 2023) 阿克萨清真寺冲突 /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外交努力时间线1948年–1991年

1948年 巴勒斯坦人大逃亡

撤空的城镇

1949年 洛桑会议

1967–至今 以色列定居点

定居者暴行

国际法

一国方案

两国方案

三国方案

1990年代

1991年 马德里会议

1993年/1995年 奥斯陆协议

1994年 巴黎经济议定书

1994年 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

1994年–至今 美国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安全援助

1997年 希伯伦协议

1998年 怀伊河备忘录

1999年 沙姆沙伊赫备忘录

2000年代

2000年 戴维营会议

2001年 塔巴协议

2002年 中东问题有关四方

2003年 和平路线图

2005年 以色列撤离加沙

2005年 通行进出协定

2006年 阿拉伯和平倡议

2007年 安纳波利斯会议

2009年 《每日瑞典报》争议

2010年代

2010年–2011年 直接谈判

2011年 巴勒斯坦文件

2013年 2013-14年巴以和平谈判

联合国斡旋

1947年 联大181号决议案

1948年 联大194号决议案

1967年 安理会242号决议案

1980年 安理会478号决议案

2016年 安理会2334号决议案

查论编阿拉伯–以色列冲突查论编国家机关组织直接参与的国家及政权

全巴勒斯坦

埃及王国及埃及

加沙地带

伊拉克王国及伊拉克复兴党政权

科威特

以色列

约旦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沙特阿拉伯

叙利亚第二共和国(英语:Syrian Republic (1946–63))及叙利亚

相关地域性组织活跃中

阿布·尼达尔

阿迈勒运动

阿克萨烈士旅

叙利亚民族社会党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解放阵线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

法塔赫

雪松守护者(英语:Guardians of the Cedars)

哈马斯

Jaish al-Islam(英语:Jaish al-Islam)

黎巴嫩长枪党

黎巴嫩力量(英语:Lebanese Forces)

独立纳赛尔主义运动(英语:al-Mourabitoun)

穆斯林兄弟会

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运动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

人民抵抗委员会(英语:Popular Resistance Committees)

闪电突击队

已不再活跃

阿拉伯最高委员会(英语:Arab Higher Committee)

阿拉伯解放军

Black Hand(英语:Black Hand (Palestine))

黑色九月

哈加拿

巴勒斯坦圣战军

伊尔贡

日本赤军

莱希

派尔马契(英语:Palmach)

革命牢房(英语:Revolutionary Cells (German group))

南黎巴嫩军

其他国家

法国

科威特

利比亚

摩洛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英国

美国

也门

相关国际组织

欧洲联盟

联合国

不再存在的国家

苏联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查论编武装冲突(英语:History of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1948–1959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1949)

Palestinian Fedayeen insurgency (1949–1956)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

1960–1979

Shredder (1966)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

埃以消耗战争 (1967–1970)

Battle of Karameh (1968)

Palestinian insurgency in South Lebanon (1968–1982)

Gift (1968)

赎罪日战争 (1973)

比利时航空571号班机劫机事件 (1972)

卢德国际机场扫射事件 (1972)

慕尼黑惨案 (1972)

上帝的复仇行动 (1972–1979)

利比亚阿拉伯航空114号班机空难 (1973)

Ma'alot massacre (1974)

Savoy Hotel attack (1975)

恩德培行动 (1976)

Coastal Road massacre (1978)

1978年南黎巴嫩冲突 (1978)

1980–1999

Misgav Am hostage crisis (1980)

巴比伦行动 (1981)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

Bus 300 affair (1984)

South Lebanon conflict (1985)

木脚行动 (1985)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1987–1993)

Mothers' Bus attack (1988)

Tunis Raid (1988)

荆棘丛行动 (1992)

Palestinian suicide attacks (1993–2008)

Accountability (1993)

Grapes of Wrath (1996)

2000–2019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2000–2005)

Palestinian rocket attacks on Israel (2001–)

Ain es Saheb airstrike (2003)

Bringing Home the Goods (2006)

2006年加沙危机 (2006)

Autumn Clouds (2006)

2006年以黎冲突 (2006)

Gaza–Israel conflict (2006–)

Hot Winter (2007–2008)

2008年加沙战争 (2008–2009)

Palestinian militancy campaign (2010)

Southern Israel cross-border attacks (2011)

Returning Echo (2012)

云柱行动 (2012)

2014年加沙战争 (2014)

2015年以巴冲突 (2015)

2018—2019年加沙边境抗议事件 (2018)

2019年5月以巴冲突 (2019)

查论编外交和和平提案1948年前

1914 大马士革协议(英语:Damascus Protocol)

1915 麦克马洪-侯赛因协定

1916 赛克斯-皮科协定

1917 贝尔福宣言

1918 七人宣言(英语:Declaration to the Seven)

1918 英法宣言(英语:Anglo-French Declaration)

1919 费萨尔-魏茨曼协定(英语:Faisal–Weizmann Agreement)

1920 圣雷莫会议

1922 丘吉尔白皮书(英语:Churchill White Paper)

1937 皮尔委员会

1939 1939年白皮书

1939 伦敦会议(英语:London Conference of 1939)

1946 莫里森-格雷迪计划(英语:Morrison-Grady Plan)

1946–47 伦敦会议(英语:London Conference of 1946–47)

1947 贝文计划(英语:Bevin Plan)

1947 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

1948 托管提案(英语:American trusteeship proposal for Palestine)

1948年–1991年

1948 联合国大会第194号决议

1949 停战协议

1949 洛桑会议(英语:Lausanne Conference of 1949)

1950 三方宣言(英语:Tripartite Declaration of 1950)

1964 巴勒斯坦国家宪章(英语:Palestinian National Covenant)

1967 喀土穆决议(英语:Khartoum Resolution)

1967 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

1973 联合国安理会338号决议

1973 联合国安理会339号决议

1974 部队脱离接触协议

1974 联合国安理会350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350)

1978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

1978 戴维营协议

1979 联合国安理会446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46)

1979 埃及-以色列和约 (巴勒斯坦自治谈判(英语:Palestinian autonomy talks))

1979 联合国安理会452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52)

1980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78号决议

1981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97号决议

1983 5月17日协议(英语:May 17 Agreement)

1991年–2016年

1991 马德里和会(英语:Madrid Conference of 1991)

1993 奥斯陆协议

1994 1994年开罗协议

1994 以色列-约旦和约

1995 碑林-阿布马赞协议(英语:Beilin–Abu Mazen agreement)

1998 威河备忘录(英语:Wye River Memorandum)

1999 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英语:Sharm El Sheikh Memorandum)

2000 戴维营峰会(英语:2000 Camp David Summit)与克林顿指引(英语:The Clinton Parameters)

2000 以色拉坦

2001 塔巴峰会(英语:Taba Summit)

2002 2002年阿拉伯国家联盟峰会(英语:2002 Arab League summit)

2002 和平路线图

2003 日内瓦倡议(英语:Geneva Initiative)

2004 联合国安理会1559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559)

2004 联合国安理会1566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566)

2005 联合国安理会1583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583)

2005 沙姆沙伊赫峰会(英语:Sharm El Sheik Summit of 2005)

2005 以色列撤离加沙

2005 封锁加沙走廊

2006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701号决议

2007 安纳波里斯会议(英语:Annapolis Conference)

2010 2010–11年以巴和谈(英语:2010–2011 Israeli–Palestinian peace talks)

2013 2013–14年以巴和谈(英语:2013–2014 Israeli–Palestinian peace talks)

2019年–今

2019 川普和平计划

2020 亚伯拉罕协定

以阿和平协议

巴林—以色列和平协议

以色列—苏丹和平协议

以色列-摩洛哥和平协议(英语:Israel–Morocco normalization agreement)

2022 以色列–黎巴嫩和平协议

查论编伊朗—以色列代理人冲突伊朗—以色列冲突

以色列轰炸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

国际反应(英语:International reactions to the Israeli airstrike on the Iranian consulate in Damascus)

伊朗扣押MSC牡羊座(英语:Iranian seizure of the MSC Aries)

伊朗空袭以色列

2024年4月

2024年10月

以色列空袭伊朗

2024年4月

2024年10月

以色列报复伊朗计划泄露事件

以黎战争

黎巴嫩内战

1982年伊朗外交官绑架事件(英语:1982 kidnapping of Iranian diplomats)

南黎巴嫩冲突(英语:South Lebanon conflict (1985–2000))

1992年以色列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馆遇袭事件(英语:1992 attack on Israeli embassy in Buenos Aires)

AMIA袭击案

真主党—以色列冲突

2000-06年舍巴农场冲突(英语:2000–2006 Shebaa Farms conflict)

2000年真主党跨国突击事件(英语:2000 Hezbollah cross-border raid)

2005年真主党跨国突击事件(英语:2005 Hezbollah cross-border raid)

2006年黎巴嫩战争

2008年以色列—真主党战俘交换(英语:2008 Israel–Hezbollah prisoner exchange)

2009真主党在埃及的阴谋(英语:2009 Hezbollah plot in Egypt)

弗兰科普事件(英语:Francop Affair)

2015年1月舍巴农场事件(英语:January 2015 Shebaa Farms incident)

北盾行动

2019年贝鲁特无人机坠毁事件(英语:2019 Beirut drone crash)

来自黎巴嫩的火箭攻击(英语:List of rocket attacks from Lebanon on Israel)

以色列—真主党冲突 (2023年至今)

2024年黎巴嫩无线设备爆炸事件

2024年真主党总部空袭

2024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以色列—真主党停战协定

以巴冲突

卡琳一号事件(英语:Karine A affair)

阿布哈桑号(英语:Abu Hasan (boat))

维多利亚事件

全面披露行动(英语:Operation Full Disclosure)

加沙—以色列冲突

2008至2009年加沙战争

2014年加沙战争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叙利亚内战(英语:Iran–Israel conflict during the Syrian civil war)

叙利亚内战

2013年1月大马士革郊区空袭(英语:January 2013 Rif Dimashq airstrike)

2013年5月大马士革郊区空袭(英语:May 2013 Rif Dimashq airstrikes)

2014年12月大马士革郊区空袭(英语:December 2014 Rif Dimashq airstrikes)

2015年1月希望农场事件(英语:January 2015 Mazraat Amal incident)

2015年4月盖莱蒙事件(英语:April 2015 Qalamoun incident)

2017年3月以叙事件(英语:March 2017 Israel–Syria incident)

2018年2月以叙事件(英语:February 2018 Israel–Syria incident)

纸牌屋行动(英语:Operation House of Cards)

2018年9月叙利亚飞弹攻击(英语:Syria missile strikes (September 2018))

2019年8月叙利亚飞弹攻击(英语:Syria missile strikes (August 2019))

2019年11月叙利亚飞弹攻击(英语:Syria missile strikes (November 2019))

2021年1月叙利亚飞弹攻击(英语:Syria missile strikes (January 2021))

2021年2月叙利亚飞弹攻击(英语:February 2021 Israeli missile strikes in Syria)

以色列—叙利亚停火线事件(英语:Israeli–Syrian ceasefire line incidents during the Syrian civil war)

真主党干涉叙利亚内战(英语:Hezbollah involvement in the Syrian civil war)

抵抗轴心

国际事件

开箱即用行动(英语:Operation Outside the Box)

2009年苏丹空袭

2011年伊朗涉暗杀阴谋(英语:2011 alleged Iran assassination plot)

2012年对以色列外交官的攻击(英语:2012 attacks on Israeli diplomats)

2012年曼谷爆炸事件(英语:2012 Bangkok bombings)

2012年赛普勒斯恐怖阴谋(英语:2012 Cyprus terrorist plot)

2012年布尔加斯汽车爆炸事件

耶尔穆克弹药厂爆炸事件(英语:Yarmouk munitions factory explosion)

2019年以色列空袭伊拉克(英语:2019 Israeli airstrikes in Iraq)

2019年—2022年波斯湾危机

2022年埃尔比勒火箭弹袭击

2025年胡塞武装导弹袭击本-古里安国际机场

2025年5月以色列空袭也门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物理学家暗杀事件

阿德希尔·侯赛因普尔(英语:Ardeshir Hosseinpour)

马苏德·阿里-穆罕默迪

马吉德·沙赫里亚里(英语:Majid Shahriari)

费雷登·阿巴西(英语:Fereydoon Abbasi)(幸存)

莫斯塔法·艾哈迈迪·罗斯汉(英语:Mostafa Ahmadi Roshan)

穆赫辛·法克里扎德

AMAD计划(英语:AMAD Project)

比德加纳爆炸事件

震网

2020年伊朗爆炸事件(英语:2020 Iran explosions)

2021年纳坦兹事件(英语:2021 Natanz incident)

相关条目

俄罗斯与伊朗—以色列代理人冲突(英语:Russia and the Iran–Israel proxy conflict)

伊朗—沙特阿拉伯代理人冲突

艾哈迈德·礼萨·贾拉利(英语:Ahmad Reza Djalali)

阿以反伊联盟

亚伯拉罕协议

华沙中东会议(英语:February 2019 Warsaw Conference)

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

小撒旦(英语:Little Satan)

犹太复国主义实体

马哈茂德·阿赫玛迪内贾德与以色列(英语:Mahmoud Ahmadinejad and Israel)

反对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英语:Opposition to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Iran)

伊朗国家恐怖主义(英语:Iran and state-sponsored terrorism)

以色列国家恐怖主义

圣城日(英语:Quds Day)

战俘 X2(英语:Prisoner X2)

《德黑兰》

分类:伊朗—以色列代理人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