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的古典文化意蕴:苒苒青流苏,赠予卿卿且如晤
汉代步摇中"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雀九华",其中所说的"白珠"便是珠串式样的流苏。至唐宋明清之时,流苏之垂珠有金、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水晶等材质。玉石珠宝类的流苏一直是先秦至明清以来重要的女子发饰之一,而五彩丝线制成的流苏在古代车马、帷帐、锦旗之上用得最多,亦常与琴瑟萧笛、珠玉宝石之佩结合使用,甚至在满清服饰中也被用作艺术装饰。
古代"流苏"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制
流苏之美,主要来源于其随着车马走动,或是人的步伐,或是帏幔锦旗之风动,而有飘逸柔顺之感。而为这份飘逸之美增彩的是流苏的材质与形制。以五彩丝线编织而成的流苏,有不同的穗状,包括同心穗、交织穗、斜编穗、双结穗等样式,富于变化而线条优美。
与五彩丝线制成的流苏相比,用金累丝以及珍珠宝石等织串而成的流苏,更加华贵精致。诸如,明代皇后的凤冠上常佩有下垂珠结的流苏,以金丝珠宝制成,从耳鬓垂至双肩,流动幅度大,装饰效果更加显著。
"流苏"的独特古典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中,流苏亦有不可忽视的礼仪象征作用,不同形制的流苏,往往象征着佩戴者的身份地位以及财富。最高等级的流苏,当属古代帝王冕冠的前后悬垂的冕旒,以彩线穿织珠玉而成,前后各十二旒,一旒十二珠。王侯将相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冕旒的数量和材质就是区分尊卑贵贱的重要标识。后宫女子,诸如太后、皇后、太子妃,以及不同品阶的诰命夫人,所佩戴的步摇,其流苏的形制也要与身份地位相匹配。而仪仗队伍中车马上的流苏,亦是如此,须与身份地位相匹配。诸如汉代天子车马前后可用"五彩""析羽"流苏,驸马及皇太子的则是"左右赤珥流苏"。
相比于流苏在礼仪制度中的显贵之感,流苏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又有着别样的意蕴。流苏是古代室内,特别是帏帐和配饰之上,或是出于帏幔的缱绻之感,或是玉石佩剑的独特含义,或是流苏所具有的苒苒之状,它总能给人以温柔缱绻,情思缭绕的感觉。正因如此,在古代文人笔下,流苏是绵绵愁绪的寄托,亦是难舍难离的挂思,更是回忆中难以忘却的缱绻之情。无论是"炉烟微度流苏帐",还是"香灯半卷流苏帐",总给人以缠缠绵绵之意味,宛如流苏之飘逸无绝。这大概也是,古人常以流苏,或者佩有流苏的饰件作为定情信物的原因之一罢。
"流苏"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流苏,已经不仅仅是古代的装饰品,发展至今,已成为人们生活装饰以及艺术审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苏中的礼制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但它的审美艺术价值从未消逝,甚至在人们的创造中愈加丰富多彩。现今的服饰与首饰设计中,流苏已经被运用得十分巧妙,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流苏虽形制小巧,常被人当作"配角"却自有其历史传承于与文化蕴意。从古代皇家仪仗的车马装饰,到礼制中的服饰等级象征,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帏幔装饰以及女子的发饰,流苏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给人们带来富有节奏韵律与飘逸之感的美感,亦牵动人们心中的绵绵情思。
参考资料:
《后汉书》
《中华古今注》
《唐诗宋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