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人】邵圣懿
邵圣懿生于1982年,恰好是世界杯年,用他的话说,冥冥之中跟世界杯早晚要结缘的。1994年,邵圣懿第一次看世界杯,那个时候他对足球,对世界杯并没有概念。很多家庭都是爸爸影响儿子,带儿子看球,邵圣懿的家庭不是这样,他的父母并不看球。那年夏天是他五年级升六年级的暑假,邵圣懿人生第一次去夏令营。和小朋友们一起“撒欢儿”了,晚上大家睡不着,打开了电视,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走进一中,成为一中人
1998年夏天,邵圣懿考入一中。
陈传文老师说:
邵圣懿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具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在无锡一中时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他很喜欢阅读名著,他朗读的散文诗声情并茂,使全班同学为之动容;他善于独立思考,喜欢思辨探究,学习成绩突出;他也非常热爱文艺和体育运动,曾多次主持过校内外的大型文艺汇演,成为全校师生最喜爱的金牌主持人;他还是一位足球运动爱好者,经常活跃在校园的绿茵场上,在学校足球联赛上他是最出色的守门员。
“宝剑锋从磨砺出”,邵圣懿今天有能力站到世界体育传媒的最高端,与他当年在学校经历的长期“磨砺”是分不开的。
邵圣懿对无锡一中怀有深切的感情,毕业后还十分关心支持母校的发展。
进入大学,他利用假日回到母校,在“校友论坛”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一中学子作人生发展励志报告;一中百年校庆时,他再次登上母校的大舞台,亲自担任了百年庆典的主持人;当一中学子有志于投身广播电视事业,在填报高考志愿遇到难题时,他鼎力相助,为学弟学妹们指点迷津。
朱晴怡老师说:
高中时代的邵圣懿,帅气、开朗,而且话多。虽然不曾教过他,但负责团委学生会工作,和他有过接触。印象中就是一个口才极好的娃。曾代表学校参加无锡市中学生辩论赛,犹记得决赛辩题是“传统文化应该继承(抛弃)”,虽然最后辩论队屈居亚军,但他个人依旧以出色的表现成为最佳辩手。
从他考取北广,到他参加“2008谁将主持北京奥运”荣获第三名,觉得他就是走了一条他该走的路。直到后来听他说起要讲好一场足球赛,自己在场外需要做多少功课,练多少配音……他说,主持人光鲜的背后是别人无法想象的付出。曾经多话的大男孩长大了,我想这就是他今天能在俄罗斯世界杯坐上红场直播室的原因。
工作中的挑战
2010年开始,邵圣懿的世界杯正式进入了工作状态。2010年是《豪门盛宴》午夜版,2014年是《我爱世界杯》,其中一期《我爱世界杯》,大家可能还有印象,那是意大利踢乌拉圭的比赛,意大利小组出局,比赛中苏亚雷斯咬了基耶利尼。那天刘语熙在节目中的表达非常情绪化,她哭了,“乌拉圭欠了意大利一张红牌”。作为女主持人,有这样一个感性的表达并没有不恰当,不过对于邵圣懿来说,却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他需要把控节目接下来的走向,完成主持任务。回想起来,邵圣懿说,被世界杯裹挟着被工作“压迫着”还是有挺大的成长。
驻扎红场
这一届世界杯,邵圣懿的“比赛场地”是设在红场的前方演播室。他坦言,把演播室向第一现场推进,和在北京演播室一定是不一样的。在北京,获得的信息都是其他媒体的报道,网络或平面媒体,但是如果在现场的话,自己去发现,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会去自己观察梳理信息,去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去表达。
长
按
关
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